輕柔卻神奇的頭顱骨薦椎徒手調整技術

2025-09-21

什麼是頭顱骨薦椎調整技術

頭顱骨薦椎調整技術又有人稱作顱薦椎放鬆,英文名字是CranioSacral Therapy (CST),這個手法可以將身體的筋膜放鬆,並協助腦脊髓液正常的循環。當身體的筋膜恢復平衡、腦脊髓液的流動正常,原本緊張的身體就可能可以變得較為放鬆與平靜。

歷史緣起

1975-1983年Dr. John E. Upledger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研究與整理顱薦椎系統的調整方法,並發表相關的治療文獻。1983年成立的Upledger Institute將頭顱骨薦椎調整技術整理成有系統的方法,大量的幫助許多疑難雜症患者重拾生活能力。

原理

頭顱骨、脊椎、身體筋膜對身體來說都有解剖上相對中庸有空間的位置,有時在外力傷害或是重複的勞動耗損,會使得身體結構慢慢偏離中庸。在這樣的狀態下,治療師會藉由評估給予身體適當的引導與調整,進而改善腦脊髓液的流動循環與身體平衡,手法是非常輕的。因此舉凡跟筋膜、神經系統有關的部分都能有所幫助。

施作的感覺

施作的手法相當輕柔,但感覺會因人而異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調整的部位會有點溫熱、放鬆,也有可能會是輕微的有壓力、麻麻的等等。有些時候也可能感覺不到什麼,或者就睡著了。

頭顱骨薦椎調整技術可以幫助的範疇

其實非常廣,較常見的包括

  • 改善睡眠品質:因神經系統運作得宜,能使人睡得更好
  • 改善自律神經平衡:有時因為壓力或生活作息紊亂,交感或副交感神經無法正常合作,身體變得疲倦或焦躁,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到了免疫系統。藉由協助神經系統運作得宜,也能幫助到自律神經系統
  • 改善局部的問題:頭部的壓力、頭痛,過度咬牙的習慣等等
  • 增加安適感:神經系統、筋膜系統影響著人的身和心,當身體較為平衡放鬆、神經系統穩定下來,心情也會逐漸回復安定
  • 其他:增進本體感覺、改善頭部碰撞性傷害、內分泌系統失調、常這裡痛那裡痛、纖維肌痛症候群、容易緊張、長期疲倦、容易過敏、鼻竇有問題、低頻耳鳴、眼球活動協調性不佳、閱讀障礙、孩童時有自閉症等等

不適合的對象

顱內壓不穩定、急性中風、急性頸椎骨折或中樞神經相關急性出血外傷、腦瘤等,屬於較急性與中樞神經相關的狀況。

身體整合進步

顱薦椎放鬆是物理治療方法中的一個部分,我們會視個人不同情況,建議是否與徒手治療、運動治療共同配合。若平時已有運動習慣的人,如定期慢跑、皮拉提斯、重訓等,我們非常建議繼續維持運動。保持住基本的體能,再搭配顱薦椎放鬆,通常效果會更好。有徒手調整習慣的人,我們也會建議繼續保持,再藉由頭顱骨薦椎調整技術相輔相成。

參考資料:

Upledger Institute International: https://www.upledger.com/

© 2021 KaiKai感知&身活世界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